:::

反思達人

:::

歷史名人 / 在書寫中成就的藝術生活:劇作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


「請讓藝術家去生活吧,讓他去著魔、沮喪、快樂;讓他去受苦、愛戀、經歷人類情緒的全部範疇,但同時也讓他學習將自己的生活和情感,再創造為藝術!」

---《我的藝術生活》,史坦尼斯拉夫斯基


康斯坦丁‧史坦尼斯拉夫斯基(Constantin Stanislavski)是戲劇史上偉大的戲劇家,他既在舞台上創作、實踐表演,也同時書寫,將「表演」理論、方法化。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創造了所謂的「方法演技」(method acting),影響了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劇場發展。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之後的表演者憑藉此種方法研究、學習角色功課。但是,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並不是希望大家一昧的學習這種表演方法,他曾說:「創造你自己的方法,不要盲目的依賴我,建立起那些能為你工作的元素,並且不斷打破傳統。」。他所教育的一批學生之中,就有人成功的發展出了自己的表演方法。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一生中出版了幾部著作,直到現代戲劇發展時,不論理論家還是表演者,都還是依循著這些書找到表演依據、理論架構,可見其著作的重要性。他的著作在華人世界中較為有名的是《演員的自我修養》和他的自傳《我的藝術生活》。

史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年出生在俄國的首都莫斯科,父親是一位成功又富有的商人,他從小就在富裕的環境中成長。14歲那年,加入了家庭的業餘劇團中擔任業餘演員,這段時期便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「藝術的啟蒙時期」。他在這段時間開始摸索、嘗試、接觸不同的戲劇和表演形式。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從這個時候便有寫作的習慣,他詳實的紀錄針對自己表演的觀察、批評和感受,同時也透過每次登台的經驗,審視當時主要的表演方法,並去發現自己實驗、實踐時發生的問題。透過這種自我分析、批判的寫作累積,逐漸建立出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系統。

25歲的時候,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已經是位有名的業餘演員。在這之前,他曾短暫的進入莫斯科戲劇學校就讀,因為不滿當時的教學方式,兩個星期之後他就離開了學校。而後,他結識了一群當時有名的劇場工作者,他開始接觸劇團,參與真正的演出。這時候開始,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深刻的理解到,表演,光靠外在的模仿是行不通的,不論台下的掌聲多大,角色內在的深度,才是真正該努力和被討論的方向。這種角色的深度,來自「真實感」──演員必須首先相信舞台上進行的一切事情,最重要的是他必須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。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用這種堅持,創造出他在每一個舞台上經驗的角色。這種方式,被後人稱為「寫實」的表演方法,貼近真實人生的角色創造方式,使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演活了契訶夫的作品。

1898年,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執導和演出契訶夫的《海鷗》,演出的成功造成轟動,在此一階段,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方法,得到了更高評價的肯定。他幾乎演出契訶夫所有的劇作,包括《凡尼爾舅舅》、《櫻桃園》、《三姐妹》……等。他認為契訶夫是寫生活的劇作家,是一位熱愛生活的人。而契訶夫的劇本,也正好用來實驗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對於生活細緻的觀察、演練的表演方法,演出的成功,證明了他們作品之間的契合,使得現代戲劇史上兩人經常被一起被提及、討論。

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系統中,最具有指標性的便是「情感記憶」和「身體行動方法」。情感記憶,是演員在扮演角色時,除了外在特徵的模仿,更加入內在情感的模擬和投射。當演員自我本身可以有內在的情感,去模擬和投射在角色身上時,就必須要使用到演員自身的記憶經驗。這種建立起可使用的「記憶」,就必須仰賴高密度的紀錄,身體行動方法亦然。

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參與劇團,觀察他身邊成功的演員。他研究劇本,從文本中體驗角色的感受再與自身的經驗結合。他沒有放棄生活,他豐富的閱歷成為了日後在舞台上的成果。在現代,我們會使用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建力的「系統」,來訓練演員。這些系統中的領悟包括聲音、身體技能、情感記憶、觀察和分析,而這些東西,除了在舞台上演出時累積,更好的方法就是靠文字去紀錄,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就是身體力行的表演實踐家和文字紀錄者。

cron web_use_log